一 概述
嵌入式智能监控单元(MESU-T)设备是针对通信基站/机房动力环境监控管理而开发的新一代前端数据采集管理设备。内置系统基于Linux内核版本3.13系统开发,可以对各种传统设备(如:油机、壁挂或柜式空调、新风节能设备及环境状况等)进行数据采集、控制以及管理,同时可提供多路智能接口连接智能设备,获取其实时运行状态、对设备进行要求管理、告警分析;并带有视频监控功能,门禁系统功能,支持一键恢复出厂设置功能。
MESU-T智能监控管理服务器可采集IO量:8路电流或电压型输入模拟量(AI×8),16路状态量(DI×16),4路控制量(DO×4),可扩展8路电流型输入模拟量(AI×8),8路状态量(DI×8),预留温湿度探头接口。智能接口具有PORT1~PORT8八路串口,并可扩展PORT9~PORT12四路串口;可作为接入智能设备开关电源、空调、智能油机等,同时可作为管理接口接入门禁智能锁,配合内置门禁管理系统完成门禁管理。
传输部分配置4路IP接口,上行传输可选支持IPSec和L2TP的4G/3G/2G无线3G路由模块、IP直接上传、2M、PTN方式,根据需要更换传输接口版即可。
配置管理功能,支持远程设备系统升级、配置文件升级;支持远程配置参数功能。设备配置了远程管理维护软件。
二 产品外观及规格说明
2.1 系统外观
该系列产品使用0.8mm SGCC镀锌钢板,表面喷漆处理。
图1 系统外观结构示意图
2.2 系统规格
项 目 |
参 数 |
外形尺寸 |
482mm(宽)*44mm(高)*350mm(深) |
产品重量 |
3.9kg |
外壳 |
0.8mm SGCC镀锌钢板,表面喷漆处理 |
工作环境温度 |
-10℃~55℃ |
工作环境湿度 |
5%RH~90RH(无凝露) |
工作气压 |
50~160KPa |
使用环境 |
室内使用,安装场所需具有良好的防雷和接地系统 |
安装方式 |
壁挂式或1U机架安装 |
2.2 电气参数
项 目 |
参 数 |
工作电压 |
DC36V~DC72V |
功耗 |
<15W |
输出 |
DC12V 30W |
通讯口 |
8路RS485串行口;扩展4路RS485串行口(预留) |
以太网口 |
4路;10M/100M自适应 |
USB口 |
2路;支持USB无线路由/设备维护/系统升级等 |
模拟量配置 |
8通道DC4~20mA或DC0~5V;扩展8通道DC4~20mA (预留) |
数字量配置 |
16通道DI点;扩展 8通道DI点(预留) |
控制量配置 |
4路干接点输出;AC125V1A,DC30V2A |
温湿度探头 |
1路,预留 |
电池监测模块 |
4路DC6~24V ,预留 |
电源口防雷 |
符合YD/T 1542-2006标准 |
IO口防雷 |
符合YD/T 1542-2006标准 |
三 结构及硬件设置
3.1 结构说明
MESU-T结构框图、接口如图2所示:
图2 MESU-T接口位置示意图
1—防雷接地端子 |
2—电源开关 |
3—电源输入 |
4—电源输出 |
5—控制量输出接口 |
6—状态量输入1 |
7—预留温湿度探头 |
8—状态量输入2 |
9—模拟量输入1 |
10—RS485串口1~4 |
11—RS485串口5~8 |
12—以太网接口1、2、3、4 |
13—USB接口 |
14—扩展模拟量、状态量接口 |
15—扩展RS485串口9~12 |
16—扩展电池监控接口 |
注:1)为保证系统正常运行,防雷接地必须连接;
2)为保障防雷可靠性,接地线的线径D≥4mm2,且接口必须牢固;
3)设备接地必须和接地线母线相连。 |
|
|
|
|
|
|
|
|
|
|
|
系统电源采用DC48V供电,经防雷隔离电路输入到电源整流模块。系统提供两路DC12V输出,预留给外部传感器、摄像头等使用,并带有反向防雷保护电路。
数据采集部分由三大模块组成:数字量(DI)输入,控制量(DO)输出,模拟量(AI)输入。AI、DI的输入,DO的输出都具备防雷隔离电路。
MESU-T可直接与上位机进行以太网方式通信。
3.2 跳线设置
MESU-T模拟量能够同时接入电压型或电流型传感器输入,通过同时改变拨码和跳线位置来改变模拟量的类型,拨码8~1对应模拟量通道1~8,如图3所示。
图3 模拟量类型示意图
如果当前模拟量接入的是电压型的,将对应位置拨码拨到OFF位置,3PIN跳线跳到电压侧,同时在系统软件中将对应通道配置为电压模式。
四 接线端子定义
4.1 端子定义
为了现场接线方便,已在每个端子的端口标明了应该接入的信号。按端子的信号功能分类,接线依次如表1~表14说明。
表1 J1端子台
名称 |
接口用途 |
位置 |
0V |
工作电源48V正端 |
|
-48V |
工作电源48V负端 |
|
0V |
工作电源正端 |
|
-48V |
工作电源48V负端 |
|
表2 J2端子台
名称 |
接口用途 |
位置 |
GND |
电源输出负端 |
J2 |
+12V |
电源输出12V正端 |
J2 |
GND |
电源输出负端 |
J2 |
+12V |
电源输出12V正端 |
J2 |
GND |
电源输出负端 |
J2 |
+12V |
电源输出12V正端 |
J2 |
GND |
电源输出负端 |
J2 |
+12V |
电源输出12V正端 |
J2 |
表3 J3端子台
名称 |
接口用途 |
位置 |
3A |
第3路控制量输出常开点 |
|
3C |
第3路控制量输出公点 |
|
3B |
第3路控制量输出常闭点 |
|
4A |
第4路控制量输出常开点 |
|
4C |
第4路控制量输出公点 |
|
4B |
第4路控制量输出常闭点 |
|
表4 J4端子台
名称 |
接口用途 |
位置 |
1A |
第1路控制量输出常开点 |
|
1C |
第1路控制量输出公点 |
|
1B |
第1路控制量输出常闭点 |
|
2A |
第2路控制量输出常开点 |
|
2C |
第2路控制量输出公点 |
|
2B |
第2路控制量输出常闭点 |
|
表5 J5端子台
名称 |
接口用途 |
位置 |
5V |
温湿度探头电源正 |
|
DATA |
温湿度探头数据信号 |
|
CLK |
温湿度探头时钟信号 |
|
GND |
温湿度探头电源负 |
|
NC |
空 |
|
NC |
空 |
|
DICOM |
状态量输入公共端 |
|
DICOM |
状态量输入公共端 |
|
DICOM |
状态量输入公共端 |
|
表6 J6端子台
名称 |
接口用途 |
位置 |
DI0 |
第1路状态量输入端 |
|
DI1 |
第2路状态量输入端 |
|
DI2 |
第3路状态量输入端 |
|
DI3 |
第4路状态量输入端 |
|
DI4 |
第5路状态量输入端 |
|
DI5 |
第6路状态量输入端 |
|
DI6 |
第7路状态量输入端 |
|
DI7 |
第8路状态量输入端 |
|
DI1COM |
状态量输入公共端 |
|
表7 J7端子台
名称 |
接口用途 |
位置 |
DI8 |
第9路状态量输入端 |
|
DI9 |
第10路状态量输入端 |
|
DI10 |
第11路状态量输入端 |
|
DI11 |
第12路状态量输入端 |
|
DI12 |
第13路状态量输入端 |
|
DI13 |
第14路状态量输入端 |
|
DI14 |
第15路状态量输入端 |
|
DI15 |
第16路状态量输入端 |
|
表8 J8端子台
名称 |
接口用途 |
位置 |
AI0 |
第1路DC4~20mA(DC0~5V)信号输入端 |
|
AI1 |
第2路DC4~20mA(DC0~5V)信号输入端 |
|
AI2 |
第3路DC4~20mA(DC0~5V)信号输入端 |
|
AI3 |
第4路DC4~20mA(DC0~5V)信号输入端 |
|
AICOM |
模拟量输入公共端 |
|
AI4 |
第5路4DC4~20mA(DC0~5V)信号输入端 |
|
AI5 |
第6路DC4~20mA(DC0~5V)信号输入端 |
|
AI6 |
第7路DC4~20mA(DC0~5V)信号输入端 |
|
AI7 |
第8路DC4~20mA(DC0~5V)信号输入端 |
|
AICOM |
模拟量输入公共端 |
|
表9 J9端子台
名称 |
接口用途 |
位置 |
A1 |
P1口RS485的正端 |
|
B1 |
P1口RS485的负端 |
|
A2 |
P2口RS485的正端 |
|
B2 |
P3口RS485的负端 |
|
GND |
通讯信号地 |
|
A3 |
P3口RS485的正端 |
|
B3 |
P3口RS485的负端 |
|
A4 |
P4口RS485的正端 |
|
B4 |
P4口RS485的负端 |
|
GND |
通讯信号地 |
|
表10 J10端子台
名称 |
接口用途 |
位置 |
A5 |
P5口RS485的正端 |
|
B5 |
P5口RS485的负端 |
|
A6 |
P6口RS485的正端 |
|
B6 |
P6口RS485的负端 |
|
GND |
通讯信号地 |
|
A7 |
P7口RS485的正端 |
|
B7 |
P7口RS485的负端 |
|
A8 |
P8口RS485的正端 |
|
B8 |
P8口RS485的负端 |
|
GND |
通讯信号地 |
|
表11 J11端子台
名称 |
接口用途 |
位置 |
DI16 |
第17路状态量输入端 |
|
DI17 |
第18路状态量输入端 |
|
DI18 |
第19路状态量输入端 |
|
DI19 |
第20路状态量输入端 |
|
DI20 |
第21路状态量输入端 |
|
DI21 |
第22路状态量输入端 |
|
DI22 |
第23路状态量输入端 |
|
DI23 |
第24路状态量输入端 |
|
DI3COM |
状态量输入公共端 |
|
表12 J12端子台
名称 |
接口用途 |
位置 |
AI8 |
第9路4~20mA信号输入端 |
|
AI9 |
第10路4~20mA信号输入端 |
|
AI10 |
第11路4~20mA信号输入端 |
|
AI11 |
第12路4~20mA信号输入端 |
|
AI12 |
第13路4~20mA信号输入端 |
|
AI13 |
第14路4~20mA信号输入端 |
|
AI14 |
第15路4~20mA信号输入端 |
|
AI15 |
第16路4~20mA信号输入端 |
|
AICOM |
模拟量输入公共端 |
|
表13 J13端子台
名称 |
接口用途 |
位置 |
A9 |
P9口RS485的正端 |
|
B9 |
P9口RS485的负端 |
|
A10 |
P10口RS485的正端 |
|
B10 |
P10口RS485的负端 |
|
GND |
通讯信号地 |
|
A11 |
P11口RS485的正端 |
|
B11 |
P11口RS485的负端 |
|
A12 |
P12口RS485的正端 |
|
B12 |
P12口RS485的负端 |
|
GND |
通讯信号地 |
|
表14 J14端子台
名称 |
接口用途 |
位置 |
DC1+ |
1#电池正 |
|
DC1- |
1#电池负 |
|
DC2+ |
2#电池正 |
|
DC2- |
2#电池负 |
|
D3+ |
3#电池正 |
|
DC3- |
3#电池负 |
|
DC4+ |
4#电池正 |
|
DC4- |
4#电池负 |
|
NC |
空 |
|
NC |
空 |
|
4.2 线缆制作
以太网接口线制作:
以太网接口连接线采用双绞线,具体做法有两种国际标准,分别是EIA/TIA568A和EIA/TIA568B。将水晶头的尾巴向上(即平的一面向下),
从左至右,分别定为1 2 3 4 5 6 7 8 ,如图4:
图4
下表表示两种国际标准接线规定
EIA/TIA568B标准
编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定义 |
TXD+ |
TXD- |
RXD+ |
|
|
RXD- |
|
|
颜色 |
白橙 |
橙 |
白绿 |
蓝 |
白蓝 |
绿 |
白棕 |
棕 |
EIA/TIA568A标准
编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定义 |
RXD+ |
RXD- |
TXD+ |
|
|
TXD- |
|
|
颜色 |
白绿 |
绿 |
白橙 |
蓝 |
白蓝 |
橙 |
白棕 |
棕 |
平行线做法:两头都按T568B线序标准连接。
交叉线做法:一头按T568A线序连接,一头按T568B线序连接。
五 安装方法
5.1 安装方法
本产品采用标准1U机架安装,按面板上四个固定孔位直接固定在机架上或按底板孔位固定在墙面。
5.2 供电电源接线
工作电源用于给设备供电,供电范围DC36~72V。输出电源由设备提供给外部传感器、摄像头等的工作电源,接线方式如图5。
图5 供电电源接线
5.3 模拟输入量(AI)接线方式
所有现场设备上的模拟输入量经过变送器或传感器之后以电流或电压输出。变送器或传感器的输出(信号)接至MESU-T设备的模拟输入端(AI0、AI1……), AICOM接至供电电源负端,如图6。
图8 AI模拟量接线
5.4 数字输入量(DI)接线方式
所有现场设备的数字输入信号,经过不同类型传感器转换后,以12V信号输出。输出端DI接至MESU-T的数字量输入端(DI0、DI1……)。如图7:
图7 DI数字量接线
5.5控制输出量(DO)接线方式
MESU-T可以直接控制小功率电器(AC125V1A,DC30V2A)如灯控、火警复位等,超出范围需加装大功率继电器。接线方式如图8:
图8 DO控制输出量接线
5.6 RS485串口接线方式
MESU-T可同时解码8种RS485接口的智能设备。接线方式如图9:
图9 智能设备接线
5.7 扩展卡说明
1、开关量扩展(干接点输入)、模拟量扩展(4~20mA输入)、智能采集扩展同串口1~串口8接入方法;
2、蓄电池监控单元扩展(预留扩展接口)
六 面板说明
6.1 指示灯说明
MESU-T面板指示灯,反映了设备的各个部分的运行情况,各指示灯在不同状态下发光或不发光。在设备运行期间,相应的LED 用以反映的工作是否正常及工作在何种模式下。面板指示灯位置见图10,面板指示灯含义见表15。
图10 面板指示灯
指示灯名称 |
状态 |
描述 |
|
指示灯名称 |
状态 |
描述 |
COM1 |
闪亮 |
串口1有数据收发 |
|
COM11 |
闪亮 |
串口11有数据收发 |
灭 |
串口1无数据收发 |
|
灭 |
串口11无数据收发 |
COM2 |
闪亮 |
串口2有数据收发 |
|
COM12 |
闪亮 |
串口12有数据收发 |
灭 |
串口2无数据收发 |
|
灭 |
串口12无数据收发 |
COM3 |
闪亮 |
串口3有数据收发 |
|
FSU |
闪亮 |
系统运行正常 |
灭 |
串口3无数据收发 |
|
灭/常亮 |
系统运行异常 |
COM4 |
闪亮 |
串口4有数据收发 |
|
WAN |
闪亮 |
WAN连接正常 |
灭 |
串口4无数据收发 |
|
灭 |
WAN无连接 |
COM5 |
闪亮 |
串口5有数据收发 |
|
VPN |
闪亮 |
VPN连接正常 |
灭 |
串口5无数据收发 |
|
灭 |
VPN无连接 |
COM6 |
闪亮 |
串口6有数据收发 |
|
SCL |
闪亮 |
SC连接正常 |
灭 |
串口6无数据收发 |
|
灭 |
SC无连接 |
COM7 |
闪亮 |
串口7有数据收发 |
|
PWR |
亮 |
电源工作正常 |
灭 |
串口7无数据收发 |
|
灭 |
无工作电源 |
COM8 |
闪亮 |
串口8有数据收发 |
|
RUN |
闪亮 |
采集模块工作正常 |
灭 |
串口8无数据收发 |
|
灭/常亮 |
采集模块故障 |
COM9 |
闪亮 |
串口9有数据收发 |
|
HLED |
亮 |
硬盘工作正常 |
灭 |
串口9无数据收发 |
|
灭 |
A通道正常 |
COM10 |
闪亮 |
串口10有数据收发 |
|
|
|
|
灭 |
串口10无数据收发 |
|
|
|
表15 指示灯含义
6.2 按键操作说明
MESU-T提供6个面板按键,按下不同按键可使设备进入设备重启、主程序重启、恢复出厂设置、标准化初始化等功能。面板按键功能见表16。
名称 |
用途 |
ST |
系统预留键 |
SF |
系统预留键 |
FF |
恢复出厂设置 |
FI |
标准化初始化 |
RST |
设备软重启 |
START |
主程序重启 |
表16 面板按键含义
七 软件点表
7.1 通讯点表
工作点集传统设备设定如下介绍。
电流输入倍率计算方法:转换器测量范围/16,位移计算方法:= -(倍率*4 - 转换器基准值)。
列:转换器测量范围 -10~50,它的倍率是60/16=3.75,位移是:-(3.75*4-(-10))= -25。
电压输入倍率计算方法:转换器测量范围/5,位移计算方法:=转换器基准值。
列:转换器测量范围 -10~50,它的倍率是60/5=12,位移是: -10。
AI点表设定如下:
序号 |
点名 |
单位 |
倍率 |
备注 |
0 |
模拟量通道1 |
|
自定义 |
电压电流兼容 |
1 |
模拟量通道2 |
|
自定义 |
电压电流兼容 |
…… |
…… |
…… |
…… |
…… |
7 |
模拟量通道8 |
|
自定义 |
电压电流兼容 |
8 |
模拟量通道9 |
|
自定义 |
电流模式(预留) |
…… |
…… |
…… |
…… |
…… |
15 |
模拟量通道16 |
|
自定义 |
电流模式(预留) |
16 |
探头温度 |
℃ |
1 |
预留 |
17 |
探头湿度 |
% |
1 |
预留 |
DI点表设定如下:
序号 |
点名 |
“1”状态名称 |
“0”状态名称 |
备注 |
0 |
DI输入通道1 |
自定义 |
自定义 |
|
1 |
DI输入通道2 |
自定义 |
自定义 |
|
…… |
…… |
…… |
…… |
|
15 |
DI输入通道16 |
自定义 |
自定义 |
|
16 |
DI输入通道17 |
|
|
预留 |
…… |
…… |
…… |
…… |
…… |
23 |
DI输入通道24 |
告警 |
正常 |
预留 |
DO点表设定如下:
序号 |
点名 |
“1”状态名称 |
“0”状态名称 |
备注 |
0 |
DO输出通道1 |
自定义 |
自定义 |
|
…… |
…… |
…… |
…… |
|
3 |
DO输出通道4 |
自定义 |
自定义 |
|
4 |
DO输出通道5 |
|
|
预留 |
…… |
…… |
…… |
…… |
|
7 |
DO输出通道8 |
|
|
预留 |
8 |
AI通道1模式 |
电压 |
电流 |
|
9 |
AI通道2模式 |
电压 |
电流 |
|
…… |
…… |
…… |
…… |
…… |
15 |
AI通道8模式 |
电压 |
电流 |
|
八 故障处理
8.1 设备故障

检查电源指示灯是否正常,若指示灯灭,则检查输入电源是否有故障。

检查设备运行指示灯RUN是否闪亮,如不闪动,请重新上电复位。

经过上述步骤,仍不能解决问题,请与厂商联系。
8.2 通讯故障

检查通讯线连接是否正确。

检查监控软件配置。确定所选的通讯口号是否正确;通讯端口配置是否与被监控设备需求是否一直。

查看其他端口是否正常。如果不正常,检查串口供电5V是否正常;如果正常,更换串口芯片和光耦隔离芯片。
经过上述步骤,仍不能解决问题,请与厂商联系。
8.3 网络故障

检查网线制作是否正确。

检查网络IP设定是否正确。

如经过上述步骤后,仍不能解决问题,请与厂家联系。
8.4 AI点故障

传感器输出是否正常。

正负5V电源供电是否正常。

检查通道选通隔离芯片(U1~U4)输出是否正常,如果不正常更换隔离芯片,如果正常更换八通道选择芯片(U19)。如果是整体AI点故障还需更换AD芯片(U20)和AD隔离芯片(U24~U26)。

经过上述步骤,仍不能解决问题,请与厂商联系。
8.5 DI点故障

传感器输出是否正常。

检查DI点对应指示灯是否能点亮,如果能点亮更换对应的DI光耦隔离芯片。如果不亮检查对应通道的电阻、发光二极管、隔离芯片。

经过上述步骤,仍不能解决问题,请与厂商联系。
8.6 DO点故障

检查被控外部设备是否正常。

检查电容C31两端5V电压是否正常。

检查被控通道的发光二极管是否点亮,如果能点亮更换对应通道继电器。如果不能点亮更换对应通道三极管。

经过上述步骤,仍不能解决问题,请与厂商联系。